推广广告
您当前位置:→ 最新动态组织活动 → 详细内容
会计基础知识一
发布时间:2017年2月15日         发布者:信息中心         浏览数:1537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特点;1、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会计的传统工艺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使会计核算的方式从手工簿记系统逐步发展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极大的加强了会计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从而使会计信息变得更为广泛和完善,更加及时、灵敏和准确,更能满足多方面,多层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4、会计反映不仅是记录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还应面向未来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
二、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1、会计职能主要利用价值指标来进行。2.会计职能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三、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目标做了明确规定:会计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1.提供决策有用信息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四、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内容;1、筹资活动。企业筹集资金主要来至两个渠道;a、由投资者投入资金,即由企业所有者提供b、向银行等机构借入资金,即由债权者提供,从而表现为资金流入。2、投资活动。3、经营活动。a、供应活动。b、生产活动。c、销售活动。4、分配活动。
五、资产的特征;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2、资产应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六、负债的特征;1、负债是由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基本特征3、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本质特征。
七、所有者权益特征;1、企业通常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2、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权益。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分配。
八、收入特征;1、收入是在企业日常生活中形成的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九、费用的特征;1、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十、企业为取得和持有资产所需要的资本主要来源;1、来自于投资者的投资,形成所有者权益;2、来自于向债权人贷款,形成债权人权益,也就是负债。
十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基本会计等式也称为会计恒等式,其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十二、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1、只影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经济业务2、即影响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也影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经济业务。
十三、会计主体假设的基本涵义;指会计主要反映的是一个特定的单位或组织的经营活动,而不包括投资者本人和其他单位或组织的经营活动。其意义;1、明确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2、确定了会计的独立性。
十四、会计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必然结果,是对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其意义;1、会计期间的确认,实际上决定了企业对外报送财务报告的时间间隔以及所涵盖的时间垮度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时间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十五、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1、可靠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靠性具有两项基本品质要素;1、可殓证性;即企业的会计、计量和报告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以取得合法业务凭证为依据,不得根据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尚未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2、充分披露,即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使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的信息都能得到充分的披露。2、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和预测。相关性的信息应具有反馈价值和预测价值两项重要的品质要素。3、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因而也称明晰性。4、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可比性;a、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b、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为依据。6、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也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经济业务。7、谨慎性,要求企业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因而又称稳健性。8、及时性,要求企业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及时性要求有三个方面的含义;a、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凭证;b、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对企业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应及时地在本期内进行确认和计量,不能延至下一个会计期间;c、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在规定的日期内及时地编制、传递财务报告,便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时使用和决策。
十六、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1,权责发生制;是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实现或发生为标志来确定其归属期的一种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的涵义;a、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无论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b、凡是本期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 款项是否付出都应当作为本期的费用。2、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到现金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记账基础。
十七、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并通过编制报告使其成为有效的会计信息所采用的手段和技术。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2、复式记账。是一种将经济业务记录在帐户中的方法。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会计凭证式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范围的书面证明,也就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4,登记会计账簿,是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将每项经济业务分类记入在会计账簿中开设相应账户内,这样,就完成了将会计凭证中分散记录的经济业务原始数据转换为系统化的会计数据的过程,成而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完整而系统的会计信息。5、成本计算,是一种会计计量活动,它所要解决的是会计对象的货币计价问题,而货币计价也就是确定用何种成本入账。6、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往来款项等,以确定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实有数额的方法。7编制财务报告,是根据会计账簿记录的数据资料,采用一定的表格形式,总括、综合地反映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方法。
十八、会计要素的确认;1、资产的确认条件,a、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b、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2,负债的确认条件;a、与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B、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算。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是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4、收入的确认条件,a、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b、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c、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5、费用的确认条件,a、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b、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c、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6利润的确认条件;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也收入和非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十九、会计要素的计量。计量属性指;所予以计量对象数量化的特征或标准。1、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莫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金额。2、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的金额。3、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4、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一种计量属性。5、公(辱)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二十、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1、统一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4、清晰性原则、
二十一、账户的基本结构(内容);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2、日期和会计凭证号数,即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和账户记录的来源及依据、3、摘要,即经济业务的内容、4、增加和减少的金额、
二十二、账户的4个基本数量;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
二十三、复式记账法的特点;1、复式记账法要求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2、由于复式记账法要求对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同时登记,这样,不仅能够使会计要素之间保持平衡关系,而且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从而为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提供了方便。
二十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1、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动金额,都必须至少两个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2、记录经济业务的账户可以是同一类别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别账户,但必须分别记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3、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与记入贷方的金额相等。
二十五、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录经济业务,一般可按以下两个步骤进行;1、分析经济业务的内容,确定其所涉及的会计要素的类别,以及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化时增加还是减少。2、根据以上分析的结果,按照不同账户的结构,确定该项经济业务应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或贷方,以及各账户应记的金额。
二十六、账户对应关系的作用;1、账户对应关系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2、账户对应关系有助于发现经济业务的记录是否合理。
二十七、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格式);1、分别编制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表和期末余额试算平衡表;2、将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合并在一张表上进行试算平衡。
二十八、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具体分类;1、资产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反映资产的账户,按照资产的流动性,又可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两类。2、负债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负债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反映负债的账户,按照负债的流动性,又可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和反映非流动负债的账户两类。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按照所有者权益来源的不同,这类账户又可以分为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账户和反映由利润转化而形成的所有者权益账户两类。4、成本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莫一阶段发生的各项成本的账户。5、损益类账户,是指那些与损益的计算直接相关的账户,主要是指那些用来反映企业收入和费用的账户。
二十九、为什么账户还要按用途和结构分类、、?虽然账户按照经济内容的分类是账户的基本分类,账户的用途和结构也是直接或间接地依存于账户的经济内容,但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并不能代替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为了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账户在提供会计核算指标方面的规律性,正确地设置和运用账户来记录经纪业务,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有必要在账户按照经济内容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由此可见,账户按经济业务的分类是基本的、主要的分类,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是在安经济内容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类,是对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必要补充。
三十、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具体分类、1、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这类账户的结构特点;借方登记各种财产物质和货币资金的增加额,贷方登记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减少额或支出额,期末余额总是在借方,表示余额总是在借方,表示期末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实际结存额。盘存账户具有以下特点;a、盘存账户所反映的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均可以通过财产清查的方法,如实地盘点法、核对账目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结存额,通过核对其实际结存额与账面结存额是否相符,可以检查实存的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在管理上和使用上是否存在问题。B、除属于货币资金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外,其盘存账户,如,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账户,均可通过设置明细账提供实物数量和货币金额两种指标。2、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a、债权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债权结算情况的账户。特点;借方登记债权的增加额,贷方登记债权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期末尚未收回债权的实有数额。a、债务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特点;贷方登记债务的增加额,借方登记债务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期末尚未偿还债务的实有数额。C、债权债务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往来结算情况的账户。特点;①借方登记债权的增加额和债务的减少额。②贷方登记债务的增加额和债权的减少额,期末账户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③借方余额表示期末尚未收回的债权大于尚未偿付的债务的差额,贷方余额表示期末偿付的债务大于尚未收回的债权的差额。3,资本账户;也称所有者投入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与提取公积金的增减变动及其实有情况的账户。特点;贷方登记所有者投入资本与提取公积金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所有者投入资本与提取公积金的减少额,期末余额总是在贷方,表示期末所有者投入资本与提取公积金的实有数额。4、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间接费用,反映和监督有关费用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费用分配情况的账户。特点;借方归集各种间接费用的发生数额,贷方登记按照一定标准分配到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间接费用分配数额。5、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莫一阶段所发生的、应计入成本的全部费用,并用以计算该阶段各个成本计算对象实际成本的账户。特点;借方汇集生产经营过程中莫个阶段发生的、应计入成本的全部费用,包括直接计入各个成本计算对象额直接费用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间接费用,贷方登记转出的已完成莫个阶段的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6、期间账户,是用来归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莫一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的账户。①期间收入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莫一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各种收入的账户。特点;贷方登记一定会计期间取得的各项收入数额,借方登记当期收入的减少额和期末转入“本年利润额”②期间费用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莫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的账户。特点;借方登记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数额,贷方登记当期费用的减少额和期末转入“本期利润”账户,所以这类账户期末一般没有余额。7、财务成果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账户。特点;贷方登记期末从各期间收入账户转入的本期取得的各项收入数额,借方登记期末从各期间费用账户转入的本期发生的,与本期收入相配比的各项费用数额。8、计价对比账户,是用来对莫项经济业务,按照两种不同的计价标准进行计价、对比,以便确定其业务成果的账户。9、调整账户,是用来调整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确定被调整的账户的实际余额而设置的账户。①备抵账户,也称抵减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A、资产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莫一资产账户余额,以求得该资产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B、权益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莫一权益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该权益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②附加账户,是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③备抵附加账户是指既可以用来抵减,又可以用来附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调整账户的特点;⑴调整账户与被调整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是相同的,但用途和结构不同。⑵被调整账户反映会计要素的原始数字,而调整账户反映的是同一要素的调整数字。⑶调整方式是指被调整账户的原始数字与调整账户的调整数字式相加还是相减,以求得有特定得有特定的涵义的数字。
三十一、产品生产成本核算应遵循的要求;1、明确成本计算对象、2、区分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3、区分归属于不同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费用。4、区分完工产品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
三十二、职工薪酬主要包括;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2、职工福利费3、企业按照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4、企业按照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6、非货币性福利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三十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品的销售收入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购货方,2、企业不再保留与商品所有权相联系的管理权和控制权3、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十四、销售方式一般可以分为;1、销售产品同时收到货款、2、销售产品前预收购货方货款3、销售产品后收回货款。
三十五、利润分配的顺序;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
三十六、合法取得、正确地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1、反映经济业务、2、提供记账依据、3、监督和控制经济活动、4、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三十七、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1、原始凭证的名称。2、填制凭证的日期。3、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的姓名。4、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5、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6、经济业务内容。
三十八、原始凭证的种类;㈠按照来源分类,1、外来原始凭证;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时,从外部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2、自制原始凭证;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或人员,在执行或完成麽项经济业务时自行填制的原始凭证。㈡按照填制手续分类;1.一次凭证;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一次填制完成的,用以记录一项经济业务,或者同时反映若干项同类性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2、累计凭证;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不断重复发生的同类业务的原始凭证。3、汇总原始凭证;是指将一定时期内若干张记录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4.记账编制凭证;指会计人员根据账簿记录的结果,对某些特定事项进行归类、整理而编制的原始凭证。㈢按照格式分类;1、通用凭证;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2、专项凭证;指由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三十九、填制原始凭证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业务要合法。2、记录要真实。3.内容要完整、4、手续要完备、5、书写要清楚、规范、6、编号要连续、7、不得涂改、刮擦、挖补、8、填制要及时。
四十、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1、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审核、2、合法性与合理性审核、3、正确性和及时性的审核、
四十一、经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审核;1、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的会计手续。3、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有权不予以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四十二、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1、记账凭证的名称;2、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3、记账凭证的编号;4、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5、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记账方向;6、经济业务的金额;7、记账标记;8、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9、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的签名或盖章,涉及收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还应有出纳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四十三、记账凭证的种类;㈠按照适用的范围分类;1,专用记账凭证;指专门用来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A、收款凭证;指专门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收款业务的记账凭证。B、付款凭证;是指专门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C、转账凭证;指专门用于登记与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金额收付无关的转账业务的记账凭证。2、通用记账凭证;指适用于各类经济业务、具有统一格式的记账凭证。㈡按照填制方式分类、1、复式记账凭证;指每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金额均集中填列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一种凭证。2、单式记账凭证;指将每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每个会计科目,单独编制记账凭证,每张记账凭证中只填列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㈢按照是否汇总分类;1、汇总记账凭证、指将反映同类经济业务或多类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按一定的方法汇总填制的记账凭证、2、非汇总记账凭证;指没有经过汇总的记账凭证,如前面介绍的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以及通用记账凭证等都是非汇总记账凭证。
四十四、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1、填制要有依据、2、凭证摘要简明3、科目运用准确、4、凭证连续编号、5、附件数量完整、6、错误更正规范、7、空行划线注销、8、机制记账凭证的要求、
四十五、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1、内容是否真实、2、科目和金额是否正确、3、项目是否齐全、4、书写是否规范、
四十六、在制订会计凭证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时,应当注意考虑下列式3方面问题;1、各单位要根据自身经济业务的特点,单位内部结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分工情况,以及经营管理上的需要等,恰当地规定各种会计凭证的联数和所流经的必要环节,做到既要使各有关部门和人员能利用凭证了解经济活动情况,并按照规定手续处理经济业务,又要避免凭证传递流程中不必要的环节,影响传递速度。2、个单位要根据有关部门和人员对经济业务办理必要手续的繁简程度,确定会计凭证在各个环节停留的时间,做到既要保证办理业务手续的时间,又要防止不必要的耽搁,从而使会计凭证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充分发挥其及时传递信息的作用。3、建立凭证交换的签收制度。
四十七、会计凭证的日常保管应遵循的要求;1、会计凭证应定期装订成册,防止散失。2、如果一个月内的凭证数量过多,可分装若干册,在封面上加注共几册字样。3、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有遗失,应当取得原开出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来凭证的号码、金额和内容等,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才能代作原始凭证。
四十八、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意义;1,为经营管理提供系统、完整的会计信息、2、为定期编制财务报表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3、为考核经营成果、分析经济活动提供重要依据、
四十九、会计账簿的种类;㈠账簿按用途分类;1、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聚)日(聚)笔进行登记的账簿。2、分类账簿;又称分类账,是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3、备查账簿;简称备查簿,是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不能登记或登记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㈡账簿按外表形式分类;1、订本式账簿,又称订本账,是指在启用之前就把许多账页订在一起,并对账页进行了连续编号的账簿。2、活页式账簿,又称活页账,指在账簿登记完毕之前并不固定装订在一起,而是采用活页形式的账簿。3、卡片式账簿;又称卡片账,是指将账户所需格式印刷在卡片上,详细登记各项经济业务的账簿。㈢账簿按照账页格式分类;1、三栏式账簿、指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栏目的账簿。2、多栏式账簿;是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账簿的借方和贷方栏下分设若干专栏的账簿。3、数量金额式账簿;是指在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栏目内,都分设数量、单价和金额三小栏,借以反映财产物资的实物数量和价值量的账簿。
五十、设置会计账簿的原则;1、账簿的设置应能保证全面、系统地反映和监督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营管理提供系统、完整的会计核算资料。2、设置账簿应满足实际需要的前提下,考虑人力和物力的节约,力求避免重复记账、3、账簿的格式应按照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和需要提供的核算指标进行设计,力求简明、清晰、实用。
五十一、会计账簿的基本要素;1、封面2、扉页 3、账页;①账户的名称②登记账户的日期栏、③凭证种类和号数栏、④摘要栏⑤金额栏⑥总页次和分户页次。
五十二、普通日记账簿的设置;普通日记账也称分录日记账,特点;将所有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以会计分录的形式,按照所发生经济业务的先后顺序记入普通日记账的记录登记总分类账。
五十三、特种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1、现金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现金日记账是用来登记库存现金每日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的账簿。格式;三栏式和多栏式。登记方法;a、日期栏;登记记账凭证日期,应与现金实际收付日期一致。b、凭证栏;登记入账的收、付款凭证的种类和编号,c、摘要栏;简要说明登记入账的经济业务的内容。d、对方科目栏;登记现金收入或支出的对方科目名称。e、收入、支出、余额栏;登记现金实际收付的金额。2、银行存款日记记账的设置与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是用来登记银行存款每日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的账簿。登记方法;a、日期栏;登记记账凭证的日期,应与银行存款实际收付日期一致、b、凭证栏;登记入账的收、付款凭证的种类和编号c、摘要栏;简要说明登记入账的经济业务的内容。d、现金支票号码和转账支票号码栏;如果所要记录的经济业务是以支票付款结算的,e、对方科目栏;登记银行存款收入或支出的对方科目名称。f、收入、支出、余额栏;登记银行存款实际收付金额。3、多栏式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
五十四、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1、两者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相同。2、登帐的原始依据相同。
五十五、总分类与明细分类账的区别;1、反映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2、作用不同。总分类账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是明细分类账资料的综合,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起着统驭和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提供的详细资料,是其总分类账起着补充和说明作用。
五十六、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采用平行登记规则,应注意以下要点;1、登记的依据相同、2、登记的期间相同、3、登记的方向一致、4、登记的金额相等、
五十七、根据平行登记规则记账之后,总分类账与明细账之间会产生下列数量关系;1、总分类账有关账户本期发生额与其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数相等。2、总分类账有关账户期末余额与其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末余额之和相等。
五十八、登记账簿应当遵循以下基本要求、(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1、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登记入账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2、登记完毕后,应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已经登帐的符号,表示已经记账,以避免重记、漏记。3、账簿应保持清晰、整洁、记账文字和数字都要工整并符合规范。4、登记账簿要用蓝墨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者或者铅笔书写、5、各种账簿应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6、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栏内写明‘借’或者‘贷’等字样。7、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在该账页的最后一行结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并在该行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字样。8、账簿记录发生错误,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更正。
五十九、红色墨水记账情况;1、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2、在不设借贷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3、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4、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六十、错账更正法;1、划线更正法、2、红字更正法、a、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有错误,从而引起账簿记录错误,可采用红字更正法更正b、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所填写的会计科目、记账方向都没有错误,但记录的金额有错误,且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从而引起账簿记录错误,应当采用红字更正法更正。3、补充登记法、
六十一、会计循环的步骤;1,分析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2、过账;3、调整前试算平衡;4、账项调整、5、调整后试算平衡、6、对账和结账、7、编制财务报表;
六十二、帐项调整的内容(期末帐项调整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4种类型);1、本期已实现但尚未收到款项的收入、2、本期已发生但尚未支付款项的费用、3、已经收款但不属于本期或部分属于本期的收入4、已经付款但不属于本期或部分属于本期的费用。
六十三、账账核对是指将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有关记录进行核对。其内容;1、总分类账各账户余额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余额合计数是否相符;2、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总分类账户余额是否相符;3、会计部门有关财产物资的明细分类账期末余额应该同财产物资保管或使用部门的登记簿所记录的内容相互核对,保证相符。
六十四、账实核对;指将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簿的账面余额与实存数额进行核对。其内容;1、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数额是否相等;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3、各种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实存数额是否相符;4、各种应收、应付款明细分类账账面余额与有关债务、债权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
六十五、结账的程序;1、将本期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2、进行帐项调整、3、结转损益类账户、4、结算出各账户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并结转下期、
六十六、结账方法;1、办理月结,应在各账户本月份最后一笔记录下划一通栏红线、2、办理季结,应在各 账户本季度最后的月结下面一行的摘要栏内注明‘本季发生额及余额’或“本季合计”字样。3,办理年结,4、对需要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为了反映自年初开始本月末为止的累计发生额,还应在月结或季节下面一行的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该栏下面划一条通栏红线。5、年终结账时,还应将各账户上年结转到本年的借方余额。
六十七、1选用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应当考虑的因素;1、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应当与本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组织规模大小和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相适应;2、会计账务处理程序要符合本单位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保证完整、正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3、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力求简化会计核算手续和环节,节约核算成本、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六十八、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2、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4、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5、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6、分录日记记账账务处理程序。
六十九、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2、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各种记账凭证;3、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逐笔、序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4.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5、根据各种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6、月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以及各种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分类账的有关余额核对相符、7、月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财务报表。
七十、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优点;记账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全面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及来龙去脉,便于了解经济业务动态和查对账目。缺点;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对于经济业务较多、记账凭证数量较多的单位,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也就很大。所以记账凭证务处理程序一般适用于规模小、经济业务较少、记账凭证不多的单位。
七十一、汇总记账凭证站务处理的步骤;1、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各种记账凭证。2、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逐笔、序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3、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或记账凭,登记各种明细分类。4、根据一定时间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5、根据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6、月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核对相符、7、月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财务报表。
七十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优点;总分类账根据汇总记账凭证于月末时一次登记入账,减少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由于汇总记账凭证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按照账户对应关系进行归类、汇总编制的,便于通过有关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缺点;汇总转账凭证是按每一贷方账户,而不是按经济业务的性质归类汇总的,因而不利于会计工作的合理分工,而且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范围;适用于规模大、经济业务较多、记账凭证量大的单位。
七十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1、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各种记账凭证;2、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逐笔、序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3、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4、根据各种记账凭证,定期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5、根据科目汇总表定期登记总分类账;6、月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的余额,以及各种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合计数,分别于总分类账的有关账户余额核对相符、7、月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财务报表。
七十四、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优点;根据定期编制的科目汇总总分类账,从而减少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并且科目汇总表还具有试算平衡的作用。缺点;其是按照总账账户汇总编制的,没有体现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利于核对账目,只能作为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范围;适用于经营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记账凭证量大的单位。
七十五、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1、财产物资在保管过程中发生自然损耗;2、由于计量器具不准确,造成多收多付或少收收少付;3、由于手续不健全或制度不健全或制度不严密而发生的收发错误;4、由于管理不善或责任者的过失造成的财产毁损、变质、丢失;5、由于凭证传递时间不同形成未达帐项,造成结算双方账实不符;6、会计凭证或会计账簿的漏记、重记、错记或计算错误;7、不法分子的营私舞弊、贪污盗窃造成财产流失;8、自然灾害造成的非常损失等。
七十六、财产清查主要有以下4方面的意义;1、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2、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3、保证结算制度的贯彻执行;4、促进财产物资的有效使用;
七十七、财产清查的种类;㈠按照财产清查的范围;1、全面清查;指对单位的财产进行全面盘点和核对。对企业来说,全面清查的对象一般包括如下内容;①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②所有的固定资产、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及其他物资;③各项在途材料、在途商品及其他在途物资;④各项债权、债务等结算款项;⑤各项由其他单位加工或保管的材料、商品及物资等;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才需要进行全面清查;⑴编制年度财务报告前,需要进行全面清查;⑵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式,需要进行全面清查;⑶开展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时,需要进行全面清查。2、局部清查;指根福管理的需要,对一部分财产进行的盘点和核对。一般包括的主要内容;①对库存现金,应由出纳人员在每日业务在每日业务终了时清点核对;②对银行存款,应由出纳人员每月同银行核对一次;③对流动性较大的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除年度清查外,应有计划地轮流盘点或重点抽查;对于各种贵重的财产物资,应每月清查盘点一次;④对各种债权债务,每年至少与对方核对一次或两次。㈡按照财产清查的时间分类;1,定期清查;指根据管理制度规定或事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进行的清查。2、不定期清查;指事先没有计划安排,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对财产所进行的临时清查。
七十八、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1、建立财产清查组织、2、做好业务准备工作;a、会计部门应在进行财产清查前,将所有的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并结出余额。b、财产物资保管部门和使用部门,应将截止到财产清查时点之前的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发办好凭证手续,全部登记各种财产物资明细账,结出余额,并与跨级部门的有关总分类账核对相符。c、财产清查小组应组织有关部门准备好计量器具,印制好各种清查登记表册。3/、实施财产清查。
七十九、造成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不符的原因;1、由于企业或银行记账有错误,如发生错记、重记或漏记;2、存在未达账项。
八十、未达账项主要有以下4种情况;1、企业已收款入账,银行未收款入账。2、企业已付款入账,银行未付款入账。3、银行已收款入账,企业未收款入账。4、银行已付款入账,企业未付入账。
八十一、实物财产的清查方法;㈠存货盘存制度;确定各项存货账面结存数量的方法。1、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是指根据账簿记录计算期末存货账面结存数量的一种方法。2、实地盘存制;也称定期盘存制,是指在会计期末,通过实地盘点来确定存货的实存数,并将其作为账面结存数量的方法。㈡盘点实物财产的方法;1、实地盘点法,是指在实物财产存放现场通过逐一清点数量或用计量仪器确定实存数量的一种方法。2、技术推算法;指利用技术方法,如量方计尺等来推算实物财产实存数量的一种方法。
八十二、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程序;1、核准数字,查明原因、2、调整账簿,做到账实相符、3、经批准,进行账务处理。
八十三、待查明现金溢余或短缺的原因并经批准后,应分别以下情况处理;1、对于现金溢余,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如查明是多收或少付其他单位或个人的,贷记“其他应付款”账户;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贷记“营业外收入”账户。2、对于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或保险公司赔偿,应借记“其他还应收款”账户;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借记“管理费用”账户,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
八十四、财务报表的分类;1、按照财务报表反映的内容分类;a、静态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日静态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b、动态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某一期间内动态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如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2、按照财务报表的编报期间分类;a、年度财务报表;是总结反映企业年末的财务状况和年度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b、中期财务报表;是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包括月报、季报和半年报等。3、按照财务报表的编制主体分类;a、个别财务是由企业在自身会计核算基础上对账簿记录进行加工编制,主要用以反映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b、合并财务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在母公司和所属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的基础上,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4、按照财务报表的报送对象分类;、a、对外财务报表;是指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b、对内财务报表;指向内部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的财务报表,如产品生产成本表、各种费用明细表等。
八十五、项目在财务报表中如何列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财务报表项目列报的重要性);1、性质或功能不同的项目,一般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表,但是不具有重要性的项目可以合并列报。2、性质或功能类似的项目,一般可以合并列报,但是对其所属类别具有重要性的,应当按其类别单独列报。3、某些项目的重要性程度不足以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但是对附注而言却具有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4、各项具体会计准则规定单独列报的项目,企业都应当予以单独列报。
八十六、财务报表的表头内容;1、编报企业的名称;2、对资产负债表而言,须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对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权益变动表而言,必须披露报表涵盖的会计期间;3、人民币金额单位;4、财务报表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应当予以标明。
八十七、财务报表列表的基本需求;1、财务报表的的列报基础、2财务报表项目列报的重要性、3、财务报表项目列报的一致性、4、财务报表项目金额间的相互抵消、5、比较信息的列报、6、财务报表的表头内容、7、财务报表的期间、
八十八、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1、内容完整2、数字真实、准确;a、根据真实的交易或事项,将报告期内所有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并按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不得提前或者延迟,从而在完整、准确的账簿记录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b、在编制年度财务报表之前,应认真核对账簿记录,并进行全面的财产清查,以保证做到账证相符、账实相符、c、财务报表上的各个项目,都必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口径填列。3、编报及时。
八十九、资产负债表的主要作用包括;1、可以反映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是分析企业资产质量的重要资料;2、可以反映某一特定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未来需要用多少资产清偿债务以及清偿时间3、可以反映所有者所有拥有的权益,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以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4、可以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
九十、财务负债表列报的要求;1、资产的列报;2、负债的列报;3、所有者权益的列报
九十一、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数字的取得方式;1、根据总账账户余额直接填列。2、根据总账账户余额计算填列、3、根据有关明细账户余额计算填列。4、根据总账户和明细账户余额分析计算填列。5、根据有关账户余额减去其备抵账户余额后的净额填列、6、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填列。
九十二、利润表的作用;1、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收入的实现情况、2、可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费用耗费情况、3、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即净利润的实现情况。
九十三、企业可以分如下三个步骤编制利润表;1、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属)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计算出营业利润;2、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营业为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3、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利润、
九十四、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1、有利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2、有利于确保会计工作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协调一致3、有利于加强单位内部的经济责任4、有利于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
九十五、会计法规和制度内容;1、有关会计人员的法规,包括《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总会计师条例》《会计资格管理办法》《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以及有关会计交接的规定等。2、有关会计工作的法规、制度,包括《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3、有关会计工作具体要求和方法的各种法规和制度。
九十六、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内部会计管理体系。2、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3、财务处理程序制度、4、内部牵制制度、5、稽核制度、6、原始记录管理制度、7、定额管理制度、8、计量验收制度。9、财产清查制度。10、财务收支审批制度。11、成本核算制度。12、财务会计分析制度、
九十七、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的条件;1、必要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2、应当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具备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3、要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掌握财务会计理论及本行业业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同时,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并有较好的身体状况,以适应和胜任本职工作。
九十八、担当总会计师的人员条件;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积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2、坚持原则、廉洁奉公;3、取得会计师以上职务资格之后,主管一个单位或者单位内部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的时间不少于3年;4、要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熟悉国家财经纪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掌握现代管理的有关知识5、具备本行业的基本业务知识,熟悉行业情况,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身体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等。
九十九、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职责内容;1、进行会计核算、2、实行会计监督、3、拟定本单位办理会计实务的具体办法;4、参与拟定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编制预算和财务计划,并考核、分析其执行情况5、办理其他会计事项、
一○○、会计人员的主要权限;1、会计人员有求本单位本有关部门、人员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和法规制度,认真执行本单位的机划、预算;2、会计人员有权参与编制本单位计划、制度法定定额、对外签订经济合同,参加有关的生产、经营管理会议和业务会议;有权了解单位生产经营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建议。3、会计人员有权监督、检查本单位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和财产保管、收发、计量、检查等情况。
一○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3、廉洁自律4、客观公正5、坚持准则、6、提高技能7、参与管理、8、强化服务、
一○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1、会计理论继续教育,重点加强会计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用理论指导实(浅)的能力2、政策继续教育3、业务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4、职业道德继续教育、
一○三、会计档案内容;1、会计凭证类2、会计账簿类3、财务报告类4、其他类
一○四、会计档案的作用;会计档案室总结经验、揭露责任事故、打击经济领域犯罪、分析和判断事故原因的重要依据和证据;2、利用会计档案提供的过去经济活动史料,有助于各单位进行经济前景的预测,进行经营决策,编制财务、成本计划。3、利用会计档案资料,可以为解决经济纠纷,处理遗留的经济事务提供依据、4、会计档案在经济科学的研究活动中,发挥着重要史料价值的作用。
一○五、对于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可以按照以下程序销毁;1、由本单位档案机构会计机构提出销毁意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转)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内容。2、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3、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档案机构共同派员监销。4,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清点核对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 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名词解释
1. 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2. 会计的职能;指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具有的功能。
3. 会计的核算职能;也称会计反应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的职能。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连续和系统的会计信息。
4. 会计的监督职能;也称会计的控制职能,指会计通过专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标。
5. 事前监督;指在经济活动前进行监督,即依据国家制定的有关法规和制度以及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对未来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查。
6. 事中监督;指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监督,即日常会计工作中 ,对所取得的核算资料进行审核查,从中发现偏离预期目标的不利因素,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调整经济活动,使其按照预定目标和规定要求进行。
7.  事后监督;是指对已经发生的活动进行监督,即按照事先预定的目标,标准和要求,通过分析已形成的会计信息,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考核和评价。
8. 会计目标;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也称财务报告目标。
9. 会计对象;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是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活动。
10. 投资活动;是企业利用所筹集资金获取各种经济资源的过程,是企业的重要经济活动。
11. 经营活动;是企业利用内部投资从事经营过程,是企业的重要经济活动。【供应活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
12. 外部经济业务;指单位和组织与外部其他单位或个人发生的交易行为。
13. 内部经济业务;指在单位或组织内部发生经济活动,也称会计事项。
14. 会计要素;又称财务报表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做的具体分类。
15.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6.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转化为现金或被耗用时间的长短。
17. 流动资产;指预计在一个正常的营业周期中或资产负债表起1年内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以及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资产。
18. 货币资金;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或资产负债表现为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19. 交易性金融资产;指对近期内准备出售的金融资产的投资,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就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
20. 应收及预付款项;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活动中产生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21. 应收账款;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应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
22. 应收票据;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收到商业汇票所形成的债权
23. 预付账款;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或劳务合同规定,预先支付给供货方或提供劳务方的款项。
24. 存货;指企业在日常生活中持有以备出售的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25. 非流动资产;是指除流动性资产以外的所有资产项目,主要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6. 持有至到期投资;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债权性投资。
27. 长期股权投资;指为获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机械、运输工具等。
28. 出租的固定资产;指以经营租凭方式出租的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
29.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
30. 负债;是指企业的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31. 负债的流动性;指负债的偿还时间的长短。
32. 流动负债;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或自资产负载表日起1年内到期予以清偿的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33. 短期借款;指企业相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的各种借款。
34. 应付账款;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35. 应付票据;指企业根据合同进行延期商品交易而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所形成的债务。
36. 预收账款;指买卖双方协议商定,由供应方从购方处预先收取一部分货款而形成的一项负债.
37. 应付职工薪酬;指企业为了获取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应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的支出。
38. 应交税费;指企业按照税法等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金和其他各种应交款项。例、应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
39. 应付利息;指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和企业债券等应付的利息。
40. 应付股利;指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用。
41. 非流动负债;通常指偿还期在1年或超过1年的营业周期以上的长期债务。
42. 长期借款;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经营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借款。
43. 应付债券;指公司议定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公司债券。
44. 长期应付款;指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各种长期应付款项。
45. 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46.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即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
47. 利得;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
48. 损失;指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利的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的损失。
49. 留存收益;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累计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50. 实收资本;指是由投资者投入资本而形成的法定资本金额,在股份制公司被称为股本。
51. 资本公积;指投资者投入但不能构成实收资本的投资,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52. 盈余公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累计资金。
53.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各期净利润分配后的剩余部分的累计数,即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结存利润。
54. 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5. 销售商品收入;指企业通过销售商品实现的收入。
56. 提供劳务收入;指企业通过提供劳务实现收入
57.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指企业通过让渡资产使用权实现收入。
58. 主营业务;指企业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有此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构成收入,即主营业务收入。
59. 其他业务;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营性活动相关性的其他活动,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也构成收入,即其他业务收入。
60. 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61. 主营业务成本;指企业为获得主营业务收入而应结转的成本。
62. 其他业务成本;指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
63. 营业税金及附加;指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金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
64. 销售费用;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65. 管理费用;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
66. 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集费用。
67. 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68. 营业利润;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是企业利用总额和净利润的主要来源。一般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件加、期间费用、再加上投资收益后的金额。
69. 营业外收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支。
70. 营业外支出;指企业发生的也日常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或支出。


 

版权所有:湖北清软教育 鄂ICP备20012912号-1   技术支持:清软教育软件开发部    要求浏览器版本:IE 9.0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以上